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日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隨著各項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發力顯效,我國消費需求延續恢復態勢,其中,服務消費表現尤其亮眼。國務院不久前發布《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服務消費發展作出系統全面部署,服務消費已成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其釋放出的活力,正為經濟增長不斷添加動力。
作為一年中時間跨度最長的旅游旺季,這個暑期,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成為我國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潛力不斷釋放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2%,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額4.1個百分點。2023年8月,國家統計局首次增加發布服務零售額數據,包括交通、住宿、餐飲、體育、娛樂等領域服務活動的零售額,成為反映我國消費發展動態的又一個重要指標。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張威:“從數字上看,去年的服務零售額增長了20個百分點,比商品零售額快很多。人均服務型消費支出要比人均消費支出增長也快,反映出目前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多,對美好生活向往需求面更廣。”
服務消費是釋放消費潛力的重要力量。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養老、育幼、家政等消費。”國務院于8月3日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著力提升服務品質、豐富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以創新激發服務消費內生動能,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這是我國首次專門就服務消費發展作出系統全面部署的政策文件。
張威:“一個服務消費領域的頂層設計,聚焦了從擴大內需、推動服務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消費品質、創新激發消費動能等等這些方面,其實是把整個的服務消費發展做了一個總體設計,更多關注的是服務消費的擴容和提質。”
《意見》圍繞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增強服務消費動能、優化服務消費環境、強化政策保障6個方面,提出了20項重點任務,支持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針對養老托育消費,《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推進公共空間、消費場所等無障礙建設。”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居民家庭以育兒養老為主體的家政服務消費需求不斷攀升。據統計,我國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已超過了3000萬人,行業規模超過1.1萬億元。與此同時,家政服務總量供給不足,特別是高質量家政服務供給不足,好阿姨“不好找、用不起、留不住”成為當下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和痛點。
蘇劍:“第一個是家政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這就需要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加強,比如相關職業學校要發展,職業道德培訓也要加強,這是供給方面;另外也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些人可能需要家政服務,有些人可以供給,但是雙方信息不暢通,這就需要組織或者構建一些相關信息交流平臺,讓他們能夠更好對接起來,實現供給和需求的耦合。”
在北京市西城區,月嫂董海菊正在給寶寶唱兒歌、讀繪本。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護理,董海菊都有著專業且系統化的了解。
44歲的董海菊,在成為育兒嫂之前,干過餐飲、做過銷售,工作一直不穩定。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報名參加了“河北福嫂”這一民生工程,從業三年里,她不斷參加培訓,先后取得育嬰師證、母嬰護理證等多個職業證書,成為一名“持證上崗”的家政從業人員。現在,她的工作訂單一直排到明年,月收入也已過萬。
張威:“從百姓的生活來說,現在對家政服務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也在不斷完善家政服務領域的標準,規范建設,包括讓家政服務跟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做有機結合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提升這個行業的水平,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對家政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加強家政服務職業化建設,提升家政服務職業化水平,助力家政服務擴容提質,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針對家政服務消費,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從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和優化服務環境三個方面,促進家政服務消費發展。
商務部服貿司副司長王波:“下一步商務部將進一步完善全國家政信用信息平臺,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擴大‘家政信用查’服務群體范圍,發布《家政服務公約》,規范各相關方行為,營造良好行業發展環境。”